自“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后,机器人市场就开始处于“狂欢”状态,各地政府加码机器人项目,大量资金涌入,“高补贴”、“价格战”下,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甚至房地产、互联网企业都“跨行”来分上一杯羹。回首机器人行业,从2016年的并购热潮、延续到2017年的投资热潮,再到2018年的投资余热,近30倍增长的融资规模,资本涌入为行业带来春风的同时也在颠覆这个行业的生态体系。
资本这把双刃剑,它在推动机器人行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地鸡毛。投资人看中的是政策补贴和资本红利,追求“快进快出”的资本回报,*好投资对象能三年上市;与之相悖的是,工业机器人属于低调的传统制造业,公司成长缓慢,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在资本进入之前,机器人行业在摸索中成长,通过市场的有序竞争,一些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得以成长和发展。
资本进入以后,催生了一些“网红”企业在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市场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拿到巨额融资,并利用资金在行业中大肆扩张,四处挖角,或进行低价恶性竞争,对行业造成很大的伤害。
其次,有实力的机器人企业在拿到融资后,投资者由于对行业的不了解而对企业产生的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和高估值,也是一种压力,在发现公司成长不如预期时,这种压力会导致公司动作变形,不能很好地执行自身的战略战术,并造成公司缺乏造血能力,只能靠获取一轮又一轮更高的融资估值,缓解来自前一轮投资人的巨大压力。2018年棠宝机器人倒闭事件和协作机器人鼻祖Rethink Robotics公司倒闭事件都受到资本的影响,前者是中国**个获得“中国机器人认证”的机器人产品,去年棠宝机器人公司被传出由于资金链断裂深陷倒闭风波,创始人王明高债台高筑现已出走美国。后者共1.5亿美元多轮融资,却销售量低,无法满足预期增长,终因资金链出现问题而退出历史舞台。